城市氣象是氣象高質量發展的縮影。
一年來,城市院以“聚焦城市、面向全國,支撐業務、創新高效”為目標,組織實施城市氣象科技體制改革“6633模式”,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。立足“國家隊”定位,城市院發揮在全國城市氣象領域中的牽頭引領作用,為加快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貢獻力量。
搭臺建制定方向??為發展提供根本保障
11月22日,經中國氣象局同意,由北京市氣象局發起,38家單位共同參與的城市氣象科技聯盟(以下簡稱“聯盟”)成立。聯盟發揮城市院的“國家隊”作用,以各成員單位為核心,在推動城市氣象科技資源共建共享、加強城市氣象科技協同創新、推動城市氣象業務科研融合等方面形成創新合力。至此,城市院的改革成績單上又多了一項記錄。
九層之臺,起于壘土??萍计脚_建設是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手段,也是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環節。
城市院聚焦城市氣象關鍵科學問題和核心技術難題,推進組建中國氣象局城市氣象重點創新團隊;聯合中山大學、南京大學等組建中國氣象局城市氣象重點開放實驗室;承辦第九屆全國城市氣象學術論壇,為氣象部門、科研院所、高校等相關領域的近200名專家學者分享交流城市氣象研究進展,探討未來城市氣象發展方向搭建平臺。
城市院在與各部門主動互動聯動,開辟城市氣象合作共贏新賽道的同時,加強頂層設計——
立足城市氣象學科發展及大城市氣象保障服務需求,明確了城市邊界層與高影響天氣機理、城市氣象精細預報、城市氣候與氣候變化三個關鍵研究領域,并設立7個科研團隊。
探索健全“三評機制”,以業務需求為導向的科研項目立項評審機制,以業務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機制,以業務轉化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。
建立健全與部門內外、行業內外部門定常交流機制,完善訪問學者制度。健全協同攻關機制,組織科研人員融入氣象業務一線,加快城市氣象人才培養。
育才用才引才??為發展匯聚動力源泉
功以才成,業由才廣。據統計,城市院開展改革試點以來,1人入選2023年度中國氣象局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計劃,1人入選北京市人才項目,2人入選外單位牽頭的中國氣象局重點創新團隊,7人入選中國氣象局青年創新團隊,2人分別牽頭北京市氣象局智慧預報團隊、雷達氣象創新團隊,2人入選2022年度北京市氣象局新時代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計劃。
錨定“讓想干事的人干成事”,城市院從體制機制、項目立項、練就本領等方面為人才保駕護航——
實施科技資源一體化配置,形成平臺基地、科研項目、人才團隊、資金投入、科技政策等科技資源一體化配置的人才培養模式,形成科技資源支撐創新團隊發展和科技拔尖人才培養、人才團隊帶動項目和平臺建設、項目成果驅動業務高質量發展”的良性循環。
設立院所專項,支持青年人才發展。聚焦城市氣象核心關鍵技術研發,面向5個科研團隊,支持13項科研項目,其中4項為青年項目。
根據以業務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機制,制定人員考核、規范獎勵性補貼考核、高層次人才年薪制等管理辦法。實行金字塔狀崗位設置,選拔與聘期考核動態管理。在考核方面,加大對業務支撐貢獻的占比。積極爭取建立獨立的職稱評審和人才計劃推薦渠道。
讓科研人員在黨和國家事業中挑重擔。在今年北京“23·7”極端強降雨、推動首都功能核心區高質量發展等氣象保障服務中,強化核心技術成果應用,科研人員與業務一線并肩作戰,練就過硬本領。
依托中國氣象局及北京市各渠道人才計劃,引進領軍人才、學科帶頭人、科研業務骨干及緊缺人才。
落地開花結果??為發展增強信心底氣
讓科技成果走出“深閨”、落地開花結果是城市院推動深化改革的目標之一。
目前,冬奧“百米級、分鐘級”預報技術(睿圖-睿思)及其相關產品在首都功能核心區、門頭溝區等7個區落地應用,并成功推廣至河北雄安新區、浙江杭州、陜西等地氣象局,助力當地重大活動氣象服務保障、防災減災氣象服務。依托中國氣象局北京快速更新循環數值預報系統(以下簡稱CMA-BJ),北京“23.7”極端強降雨過程期間,北京市氣象臺提前48h準確預報降水的極端性演變趨勢,提前發布暴雨紅色預警,助力水庫、河道、管網提前預泄、騰容調度等……而這些僅僅是北京城市氣象科研成果落地應用的冰山一角。
成果的落地應用及推廣,為城市院聚焦三個關鍵研究領域,攻關核心技術提供了更充足的動力——
聚焦城市邊界層與高影響天氣機理,開展城市大氣邊界層氣象和環境氣象立體觀測,揭示了殘留層與邊界層的演變特征、氣象要素特征、以及兩層間大氣污染物交換與循環的關鍵過程。開展北京強降水和強對流外場科學觀測試驗,建立了多源稠密觀測數據集,同時改進雷暴移動特征追蹤算法,并統計得到北京地區雷暴下山的時空特征,初步分析了影響雷暴下山演變(加強或者消散)的關鍵機制。
聚焦城市氣象精細預報,落實數值預報國省統籌工作機制,持續推動數值預報核心能力提升。迭代升級CMA-BJ模式核心技術,CMA-BJ V3.0已具備實時業務運行能力。持續發展多波段雷達組網應用技術,提升強對流精密監測預警支撐能力。不斷改進臨近數值預報核心技術,支撐汛期強天氣臨近預報和分區預警業務。持續發展次百米級大渦數值預報關鍵技術,初步研發構建新一代臨近數值預報系統。持續改進“百米級、分鐘級”睿思系統多項關鍵技術,實現系統的轉型升級、推廣應用。不斷深化發展風光數值預報系統關鍵技術,為新能源氣象預報服務提供有力支撐。
聚焦城市氣候與氣候變化,集合三維城市陸面數據同化系統,定量評估城市形態的區域氣候效應。構建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模型和天氣預報健康經濟效益評估模型。
道阻且長,行則將至;行而不輟,未來可期。城市院將持續攻關城市氣象關鍵技術,讓更多讓科技成果之光照進現實,譜寫城市氣象的新篇章。(葉芳璐?仰美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