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秋季節,藍天白云、陽光明媚的天氣時常伴隨我們,當你撐開太陽傘抵擋紫外線時,遠在平流層的臭氧也在努力地撐開巨大的“保護傘”保護著地球免受侵擾。然而,看上去天朗氣清的天氣,并不意味著空氣質量良好,也有可能隱藏著我們看不見的“健康隱患”——臭氧污染。
“地球衛士”
距地面10千米—30千米高度的大氣平流層內集中了地球上約90%的臭氧,其中20千米—25千米處臭氧濃度達到最高,稱為臭氧層。臭氧主要由紫外線照射而產生,大氣中的氧分子受短波紫外線照射會分解成原子狀態,不穩定性極強,再與氧分子反應形成臭氧。由于比重較大,臭氧會逐漸向臭氧層的底層降落,在此過程中受長波紫外線照射后,再度還原為氧。因此,臭氧層中的氧氣與臭氧保持了相互轉換的動態平衡。臭氧就如同一把保護傘,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。
除此之外,臭氧在滅菌、氧化、脫色和除味等方面也被廣泛應用于人類的生產生活中。例如,臭氧可以迅速氧化并破壞細菌、病毒和真菌的細胞結構,從而起到清潔空氣、凈化水源的作用。日常生活中,室內空氣、飲用水、餐具的消毒除臭,都能見到臭氧的身影。
隱形的空氣污染
然而,臭氧一旦從平流層進入對流層,就會由“地球衛士”變成“健康隱患”,對地球環境造成傷害。
事實上,對流層的臭氧污染并不是由污染源直接導致。臭氧能讓大氣的化學性質更為活躍,使排放到空氣中的氮氧化物(NOx)、揮發性有機物(VOC)在空氣中發生光化學反應而產生污染。此外,臭氧超標往往發生在晴朗的天氣,所以天氣好并不意味著空氣質量好。
臭氧污染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域性,主要集中在日照充足、輻射較強、溫度較高的春末、秋初和夏季。從地域看,我國華南、華東地區在春秋季節易發生臭氧污染,華北地區、西北地區在夏季易發生臭氧污染。
日常生活中,如果呼吸到臭氧含量超標的空氣會對公眾健康產生威脅,以哮喘患者、孕婦、兒童、老年人和戶外活動人士尤為明顯。如果接觸高濃度的臭氧氣體,人體可能會出現咳嗽、呼吸困難、皮膚起皺、記憶力衰退、肺功能下降等一系列不良癥狀。
面對臭氧污染,最好的防護便是在臭氧污染高發時間盡量減少外出活動。若外出,則需佩戴好口罩,眼睛或皮膚敏感人群可考慮佩戴護目鏡或穿長袖衣服。公眾可以通過空氣質量發布App實時獲取臭氧濃度,以做好應對。(來源:中國氣象報??作者:李倩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