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1日,臘月二十二,零下6℃。很多人在家“貓冬”,北京市房山區氣象局觀測員王立保,帶著記者一頭扎進房山山區深處,這里有他的另一個“家”。他此行的目的,是跟已經在山上駐守一周的同事老蔡換班。
從房山區氣象局出發向西行駛近70公里,沿途經過三福村、陳家臺橋等,就到了霞云嶺國家基本氣象站(以下簡稱“霞云嶺站”)。
這里地處西南天氣系統進京的必經之地,是北京5個高山氣象站之一,具有極強的天氣指示意義。
——“來了?!?/p>
——“嗯?!?/p>
推門而入,簡單寒暄,王立保徑直在值班室電腦前坐定,并熟練地查看氣象觀測數據,與他對話的人正是同事老蔡。
老蔡名叫蔡桂仿,今年59歲,于1990年12月來到這里從事地面氣象觀測業務,34年光景一晃,他已經在這里走過人生最黃金的時段。
到了夏天,老蔡將退休。
老蔡回憶,自己剛來站上的時候,只有26歲,孩子也才三個月大。他說,除了日常的氣象觀測業務外,氣象站大門里的所有事情,都是親力親為——“既是觀測員,又是保安員、維修員?!?/p>
霞云嶺站建于1959年2月1日,是房山區目前唯一有人值守的山區氣象站。65年后,又是2月1日,對這里的情感,用老蔡的話說“一磚一瓦皆是家”——如今,從石板土路到108國道,道路更通達;從平房到外觀亮眼的二層辦公樓,生活條件更好;從百葉箱、測風儀到大城市新型地基遙感垂直觀測設備,裝備更齊全。
蔡桂仿(右)與王立保(左)專注于業務工作
在山上的日子,老蔡每天6點起床,巡檢設備并查看觀測數據傳輸是否穩定正常。老蔡說,這工作就是跟阿拉伯數字0到9打交道,“觀測數據不能出錯,這關系到天氣預報是否準確,這責任……重大!”
老蔡眼里有光,日子雖然平淡,卻總能找到其中的樂趣,比如修整庭院,又比如養了兩只貓。
2023年夏天的極端暴雨洪澇,一度讓霞云嶺站斷電斷網三天,并出現最深30厘米的積水。斷電斷網出現在去年7月31日8時39分,站里地勢低洼,積水不能排出,因為擔心積水淹沒設備,尤其是地溫場,當值的老蔡冒著雨,蹚著水,砸開一個豁口,讓水盡快流出去。同時,為了確保氣象數據的完整性,他加密巡視儀器,實時監測采集器蓄電池電量,確保采集器不斷電,從而保證了氣象要素數據不丟失。
到了11時30分,老蔡拿著飯盒到鄉政府打飯。這段路不長,單趟大約一分鐘,但老蔡用的是小跑的姿態。為何小跑?細問后,老蔡說,平臺上不能沒有人啊,30多年來,他早已養成了打了飯就端回值班室吃的習慣。
山上積雪未消。晌午,天空中又開始飄起不大的雪花。
雪后的霞云嶺國家基本氣象站。
這天距離北方農歷小年還有一天,換班下山前,老蔡跟王立保這對老搭檔一起貼上春聯。上聯是“春歸華夏風云壯”,下聯是“日照神州氣象新”——氣象站頓時喜氣盈盈!
龍年將至,憧憬滿滿。等到大年二十九,已經在霞云嶺站度過近20個新年的老蔡又要上山,他將站好最后一班崗。(來源:《中國氣象報》2024年2月7日一版)